據說是大榮時代次元創建的寺廟,也是東條淺野家的家寺。
據說是大榮時代(1394-1434)中國僧侶次元禪師創建的曹洞宗寺廟。 毛利時代,這裡是毛利家諸侯、草津城主兒玉家的家廟。 1555年嚴島之戰期間,這裡也被森方用作露營地。 1588年7月,森輝元來到東京時,入住這座寺廟,並從草津起航。 淺野時代是淺野氏的家臣,到明治初期一直是東條淺野氏的家廟。 根據五日市町雜誌報道,1864年6月,發生了“濱栗禦門事件”,幕府與長州之間的談判在廣島氏的斡旋下在這座寺廟進行。 1922年,正殿因泥石流而部分被毀,為了感謝那些捐款修復的人們,製作了刻有捐贈者名字的大珠子,並在8月10日“觀音節”進行念誦。 墓園包括東城淺野家五環墳、北條氏直墳、山中鹿之介之女森江墳。 另外,栗山一側還有元祿時代建造的石庭園。 1840年重建的大雄寶殿和正門,在1945年8月6日被原子彈爆炸波損壞,導致簷頂翹起,導致大雄寶殿傾斜。 隨後,多名傷者被疏散,大廳內已無處可退。 1991年遭受19號颱風嚴重破壞的正堂和正門,在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建築物保存和繼承項目的幫助下,在教會成員和當地居民的支持下得以保存。